1. 大学体育课是什么性质的课?
我校一、二年级同学须完成四个学期的体育必修课,每学期结业考试合格可以获得1个学分,不及格需参加课程重修,未修满4个体育必修学分不能毕业。
2. 一年级体育课程是怎么设置的?
为一年级学生开设游泳普修课和球类运动体育选修课,课程名称为“游泳A”和“球类B”。其中,“游泳A”包含2学时的体育导学,20学时左右的游泳普修教学,8学时左右的身体素质练习(以《标准》测试项目为主,专项为辅);“球类B”包含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6门课程,有2学时的体育导学,20学时的专项内容学习,8学时的身体素质练习(以《标准》测试项目为主)。所有体育选修课均由体育专项教师承担授课任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在开设的所有体育课程中,增加大学生体质测试难点项目的教学内容,重点开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等练习。
每学期“游泳A”和“球类B”的班级设置大约各占一半,以便有效利用游泳场地。“游泳A”和“球类B”分别按学期组织考试予以结业。大一学生在大一每个学期开始前,在所在学院的固定体育板块时间网上选修“游泳A”或“球类B”课程。大一学生在大一的两个学期必须完成“游泳A”和“球类B”课程的选修,且不能重复选修。
3. 二年级体育课程是怎么设置的?
对二年级同学开设体育专项课程,分别设有“专项C”和“专项D”,每学期结业。其中“专项C”可理解为某一专项初级版,“专项D”为某一专项的进阶提高版。
选择专项D班应具有较好的专项运动基础,开课前需进行专项基础考核,达到标准后方可继续课程学习,未达标准者作退课处理,允许其在后续补退选阶段或后续学期进行选课。
4. 体育课程是怎么选课的?
我校体育课实行“二自主”和“三自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课。一年级第一学期在所在学院固定的体育板块时间内,同学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游泳A”、“球类B”课程,一年级第二学期继续在所在学院固定的体育板块时间,同学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球类B”、“游泳A”课程。二年级同学上课时间、专项课程和任课教师均可以自主选择。
一年级同学在了解我校各体育课程信息的基础上,于学校通知的选课时间内登录本研一体化教研平台,在所在学院固定体育板块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程资源自主选择一门体育课程。
5.怎样了解一年级体育课程的信息?
附件1中的《2025级本科生体育选课课程介绍》进行查阅。
6.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同学怎么上体育课?
因疾患或术后恢复期不宜剧烈运动的同学不在网上选课,凭最近3个月内正规医院有效证明于2025年9月17日-10月8日到西体育馆202教务办公室登记,编入运动康复班,并于第5周(周四)中午12:30在西体育馆北门口与任课教师见面上课,风雨无阻。通过课程考核后同样获得相应的体育学分。
7.上体育课需要自备器材装备吗?
体育课需穿着运动服、运动鞋。选修游泳课需自备泳衣、硅胶泳帽、泳镜,保暖用品;
选修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课程需自备球拍和球;
8.第一堂体育课怎么上?
选好体育课后,于上课时间到西体育馆北门外小广场集合,按照课程教师名牌所示分别站成一路纵队,随后由各班任课教师统一带至各上课地点进行课程教学,风雨无阻。
9.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有没有机会参加专项运动训练?
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健美操、游泳、武术龙狮、射箭、体育舞蹈、定向越野、棒垒球、高尔夫等项目上有较高运动水平的同学可经自愿申请、教练选拔后加入专项运动训练班。运动训练班是学校运动队的组成部分,等同于其他体育课程,班级学生需按照教练安排参加日常训练、环湖跑锻炼,每学期可获得1个体育学分,教练从中择优选拔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体育赛事。可以扫描《校运动队报名表》二维码进行登记。

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 2025年9月
附件1:《2025级本科生体育选课课程介绍》
2025级本科生体育选课课程介绍目录
《游泳A》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
游泳A旨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蛙泳和田径中部分项目的基本技术、基本知识等。通过蛙泳技术练习,既可追求运动能力,又能彰显身体流线型美感;既增加学生的生存实用技能,又促进健康的强身健体功效;掌握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课程内容
类别 | 参考学时 | 教学内容 | 学习要求 |
理论知识 | 2 | 1.游泳课程简介。 2.游泳课程要求及注意事项。 3.蛙泳运动的简介与发展演变。 4.蛙泳技术动作分解与分析。 5.蛙泳比赛的视频欣赏。 6.游泳运动中的安全保障常识。 | 了解游泳课程特点,课程要求和考核标准,认识蛙泳技术动作原理,学习游泳运动中的安全保障常识。 |
专项技能 | 28 | 1.水性练习。 2.蛙泳腿部技术练习。 3.蛙泳划手技术练习。 4.蛙泳划手与换气技术练习。 5.蛙泳手腿配合练习。 6.蛙泳完整配合练习。 | 掌握原地漂浮、站立、憋气、蹬壁滑行等基本水性技术;掌握蛙泳蹬腿、划手、划手与换气配合、手腿配合等配合动作及其相关理论知识。 |
身体素质 | 1.速度素质练习。 2.力量素质练习。 3.耐力素质练习。 4.柔韧素质练习。 5.协调性练习。 | 以耐力素质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均衡地发展身体素质。 |
《球类B(篮球)》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
球类B(篮球)是以篮球基本技术和专项体适能为主要教学内容,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的公共体育选项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技术、基础配合、专项体适能。其中,基本技术:身体移动、运球、传球、投篮、持球突破、个人防守;基础配合:传切、突分;专项体适能:平衡、单、双脚支撑、跑、跳、投等专项体适能。通过运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让同学们了解篮球竞赛基本规则与体适能相关知识;掌握基础技术与基础攻防战术配合;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有效增强其体质;培养其合作、团结、竞争、拼搏的人文素养;掌握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课程内容
类别 | 参考学时 | 教学内容 | 学习要求 |
理论知识 | 2 | 1.篮球课程简介; 2.篮球基本技术介绍; 3.篮球竞赛规则。 | 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竞赛规则,了解篮球个人技术练习方法和动作要领; |
专项技能 | 28 | 1.个人攻防基本技术:移动、跑动技术;运、传、投、持球突破技术;个人防守技术; 2.团队攻防移动与接应技术;基础进攻战术配合:传切、突分、策应、掩护; 3.三人制比赛。 | 掌握运传投基本动作技能与技巧;提高个人进攻与防守基本能力;提高团队配合能力和比赛竞技水平。 |
身体素质 | 参与篮球运动所需基础身体素质:速度、耐力、灵敏、力量、柔韧。 | 以健康促进和运动表现提升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均衡地发展身体素质。 |
《球类B(排球)》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
球类B(排球)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向学生传授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等,使学生对排球基本技术能初步掌握,初步培养学生的排球技战术意识能力;掌握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课程内容
类别 | 参考学时 | 教学内容 | 学习要求 |
理论知识 | 2 | 1.排球课程简介。 2.排球课程要求及注意事项。 3.排球基本技术介绍。 4.排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 | 了解本课程特点,初步学习排球基本技术动作。初步了解排球比赛基本规则。 |
专项技能 | 28 | 1.准备姿势、脚步与移动:稍蹲、半蹲、低蹲,并步滑步、跨步跨跳步、交叉步、综合步,一步制动、两步制动。 2.垫球:正面双手自垫球、对垫球。 3.传球:正面双手自传球、对传球。 4.发球: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正面下手发球、侧面下手发球。 5.扣球:正面扣球助跑、起跳、及击球手法;排球正面扣球。 6.拦网:排球单人拦网、排球双人拦网。 7.排球防守进攻阵型。 | 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姿势、移动步伐、垫球、传球、发球、扣球、拦网等基本技术,了解 排球运动的基本战术配合、排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 |
身体素质 | 1.速度素质练习。 2.力量素质练习。 3.耐力素质练习。 4.灵敏素质练习。 5.柔韧素质练习。 | 以耐力素质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均衡地发展身体素质。 |
《球类B(足球)》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
球类B(足球)课程以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足球专项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掌握足球运动的基础知识体系、专项技能及战术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运动情境观察力、问题诊断与分析能力,以及战术策略的实践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深入探究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课程采用多元化训练方法,通过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实现足球技战术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课程系统教授科学化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论与实操技巧,有效增强学生的基础体能水平,并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其终身锻炼的健康意识与行为习惯。
二、课程内容
类别 | 参考学时 | 教学内容 | 学习要求 |
理论知识 | 2 | 第一节 足球课程的介绍 第二节 足球课程要求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 现代足球运动的竞技特点与制胜规律 第四节 现代足球战术的历史演变 第五节 现代足球规则的演变历史 | 初步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的特点;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竞技特点与制胜规律;初步了解现代世界足球战术的历史演变,主要包括:战术的类别,以及比赛阵型等;初步学习掌握足球规则。 |
专项技能 | 28 | 1.进行个人技术提高学习:无球技术、有球技术 2.进行传接球学习 3.进行射门学习 4.进行小组团队进攻学习 5.进行小组团队防守学习 6.进行个人战术学习 7.区域教学比赛 | 掌握对抗条件下运用足球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比赛中发展基本战术能力。 |
身体素质 | 1.速度素质练习。 2.力量素质练习。 3.耐力素质练习。 4.灵敏素质练习。 5.柔韧素质练习。 | 以耐力素质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均衡地发展身体素质。 |
《球类B(乒乓球)》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
球类B(乒乓球)结合身体素质与乒乓球教学活动,将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与运动技术学习进行有机整合。在乒乓球教学安排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与自学、探究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掌握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课程内容
章节名称 | 参考学时 | 教学内容 | 学习要求 |
理论知识 | 2 | 1.乒乓球课程介绍 2.乒乓球比赛方法,规则 3.乒乓球运动起源及发展现状,乒乓球运动健身价值及社会交往价值 | 了解我国及世界乒乓球发展历史及现状,掌握比赛规则 |
专项技能 | 28 | 1.反手推挡技术 2.发球技术 3.搓球技术 4.正手攻球技术 5.单打、双打比赛方法 | 熟练掌握反手推挡技术、搓球技术,初步掌握正手攻球技术 |
身体素质 | 1.速度素质练习。 2.灵敏素质练习。 3.柔韧素质练习。 4.反应速度练习。 5.力量素质练习。 | 以耐力素质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均衡地发展身体素质。 |
《球类B(羽毛球)》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
球类B(羽毛球)是以羽毛球基本技术和专项体适能为主要内容,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的公共体育选项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技术、基本步伐、羽毛球规则裁判法、专项体适能等。其中,基本技术包括颠球、挑球、正手发高远球、正手击打高远球等;基本步伐包括启动步、垫步、并步、交叉步等;专项体适能包括腿部力量、腰腹核心素质、跑、跳等专项体适能。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羽毛球竞赛基本规则与体适能相关知识;培养其合作、竞争、拼搏的人文素养;掌握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课程内容
章节名称 | 参考学时 | 教学内容 | 学习要求 |
理论知识 | 2 | 1.羽毛球课程简介,课程要求及注意事项。 2.羽毛球运动发展概况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情况。 3. 羽毛球规则裁判法。 | 了解羽毛球课程特点,为课程做好各项准备;知晓羽毛球运动发展及我国在羽毛球运动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了解羽毛球规则和裁判法,可以组织开展简单的羽毛球竞赛活动。 |
专项技能 | 28 | 1.握拍方法:正手握拍、反手握拍。 2.发球技术:正手发高远球、正手发网前球技术、反手发网前球。 3.球性练习:正、反手颠球、挑球技术 4.羽毛球步法:跨步、并步、垫步、启动步。 5.后场击球技术:正手击高远球。 | 熟练掌握正确的握拍、发球和基本的网前移动步法。基本掌握后场击球技术和基本的移动步法。 |
身体素质 | 1.速度素质练习。 2.力量素质练习。 3.耐力素质练习。 4.灵敏素质练习。 5.柔韧素质练习。 | 以耐力素质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均衡地发展身体素质。 |
《球类B(网球)》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
通过球类B(网球)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网球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战术、比赛规则及裁判法,学会欣赏和进行网球比赛;培养更加自信的心理状态,充分施展学生个性,锤炼学生意志品质;掌握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课程内容
章节名称 | 参考学时 | 教学内容 | 学习要求 |
理论知识 | 2 | 1.网球课程介绍 2.网球运动起源、发展现状及观看网球比赛的文化,网球运动健身价值及社会交往价值 3.网球比赛规则及裁判法 4.常见运动损伤处理 | 掌握网球正式比赛规则及裁判方法,学会处理急性运动损伤方法。了解网球发展历史及现状。 |
专项技能 | 28 | 1.正手击球技术 2.反手击球技术 3.基本步法移动技术 | 熟练掌握正手击球技术,了解及掌握反手击球技术,学习运用网球基本步法(碎步、分腿垫步、并步、交叉步) 。 |
身体素质 | 1.速度素质练习。 2.力量素质练习。 3.耐力素质练习。 4.灵敏素质练习。 5.柔韧素质练习。 | 以耐力素质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均衡地发展身体素质。 |
附录:
体育课分值占比
一、课程成绩构成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考核方式 | 权重% |
专项基本技术 | 具体由各专项教学小组确定 | 期末考试 | 55 |
发展耐力素质 | 环湖跑 | 课外锻炼 | 20 |
促进体质健康 | 身体素质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5%、立定跳远5%、50米跑5%、800/1000米跑5%) | 随堂考试 | 20 |
学习掌握体育理论知识 | 体质促进与科学健身 | 在线考核 | 5 |
促进体育参与 | 平时考勤 | 随堂检查 | 0~-6 |
二、评分标准
1.专项评分标准:
具体由各专项教学小组确定。
2.环湖跑评分标准:
积极参加环湖跑锻炼,每圈长度约1400米,要求以2米/秒以上的速度跑进,每学期男生跑40圈、女生跑30圈为及格,男生跑80圈、女生跑70圈为满分。超过满分圈数,男女生每多跑10圈,增加2.5分,至多加15分。具体标准见附录及当学期环湖长跑规定。
3.身体素质评分标准:
身体素质项目随堂测试,包括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50米跑、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具体标准见附录。
4.体育理论考试评分标准:
体育理论知识通过“健康云”平台或“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在线考试,总分100分,具体考核时间见当学期体育理论在线考试通知。
5.平时考勤评分标准:
在体育课程总评成绩基础上,每请假1次扣1分,一学期最多不得超过5次请假;每旷课1次扣2分,一学期最多不得超过3次旷课;请假和旷课累计扣分最多不得超过6分。出现以上超限情况将取消本学期体育课程考试资格,课程成绩计为0分。
环湖跑评分标准
男生 | 女生 |
圈数 | 分数 | 圈数 | 分数 | 圈数 | 分数 | 圈数 | 分数 |
0—39圈 | 0 | 61 | 81 | 0—29圈 | 0 | 51 | 81 |
40 | 60 | 62 | 82 | 30 | 60 | 52 | 82 |
41 | 61 | 63 | 83 | 31 | 61 | 53 | 83 |
42 | 62 | 64 | 84 | 32 | 62 | 54 | 84 |
43 | 63 | 65 | 85 | 33 | 63 | 55 | 85 |
44 | 64 | 66 | 86 | 34 | 64 | 56 | 86 |
45 | 65 | 67 | 87 | 35 | 65 | 57 | 87 |
46 | 66 | 68 | 88 | 36 | 66 | 58 | 88 |
47 | 67 | 69 | 89 | 37 | 67 | 59 | 89 |
48 | 68 | 70 | 90 | 38 | 68 | 60 | 90 |
49 | 69 | 71 | 91 | 39 | 69 | 61 | 91 |
50 | 70 | 72 | 92 | 40 | 70 | 62 | 92 |
51 | 71 | 73 | 93 | 41 | 71 | 63 | 93 |
52 | 72 | 74 | 94 | 42 | 72 | 64 | 94 |
53 | 73 | 75 | 95 | 43 | 73 | 65 | 95 |
54 | 74 | 76 | 96 | 44 | 74 | 66 | 96 |
55 | 75 | 77 | 97 | 45 | 75 | 67 | 97 |
56 | 76 | 78 | 98 | 46 | 76 | 68 | 98 |
57 | 77 | 79 | 99 | 47 | 77 | 69 | 99 |
58 | 78 | 80 | 100 | 48 | 78 | 70 | 100 |
59 | 79 |
|
| 49 | 79 |
|
|
60 | 80 |
|
| 50 | 80 |
|
|
满分圈数附加分 (超过满分圈数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圈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 |
附加圈数 | 男生附加分 | 女生附加分 |
10 | 2.5 | 2.5 |
20 | 5 | 5 |
30 | 7.5 | 7.5 |
40 | 10 | 10 |
50 | 12.5 | 12.5 |
60 | 15 | 15 |
|
|
|
|
|
|
|
|
|
|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
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评价标准(单位:次) |
等级 | 得分 | 男生引体向上 | 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 |
优秀 | 100 | 15 | 45 |
95 | 14 | 43 |
90 | 13 | 42 |
良好 | 85 | 12 | 39 |
80 | 11 | 37 |
及格 | 78 |
| 35 |
76 |
| 34 |
75 | 10 |
|
74 |
| 32 |
72 |
| 30 |
70 | 9 | 29 |
68 |
| 27 |
66 |
| 26 |
65 | 7 |
|
64 |
| 24 |
62 |
| 23 |
60 | 6 | 21 |
不及格 | 50 | 5 | 19 |
40 | 4 | 18 |
30 | 3 | 16 |
20 | 2 | 15 |
10 | 1 | 13 |
立定跳远评价标准(单位:厘米) |
等级 | 得分 | 男生 | 女生 |
优秀 | 100 | 260 | 194 |
95 | 255 | 187 |
90 | 250 | 180 |
良好 | 85 | 245 | 178 |
80 | 240 | 175 |
及格 | 78 | 236 | 172 |
76 | 232 | 169 |
74 | 228 | 166 |
72 | 224 | 163 |
70 | 220 | 160 |
68 | 216 | 157 |
66 | 212 | 154 |
64 | 208 | 151 |
62 | 204 | 148 |
60 | 200 | 145 |
不及格 | 50 | 196 | 141 |
40 | 192 | 136 |
30 | 188 | 131 |
20 | 184 | 126 |
10 | 180 | 121 |
50米跑评价标准(单位:秒) |
等级 | 得分 | 男生 | 女生 |
优秀 | 100 | 6.9 | 7.7 |
95 | 7 | 8 |
90 | 7.1 | 8.3 |
良好 | 85 | 7.3 | 8.5 |
80 | 7.5 | 8.7 |
及格 | 78 | 7.7 | 8.9 |
76 | 7.9 | 9.1 |
74 | 8.1 | 9.3 |
72 | 8.3 | 9.5 |
70 | 8.5 | 9.7 |
68 | 8.7 | 9.9 |
66 | 8.9 | 10.1 |
64 | 9.1 | 10.3 |
62 | 9.3 | 10.5 |
60 | 9.5 | 10.7 |
不及格 | 50 | 9.7 | 10.9 |
40 | 9.9 | 11.1 |
30 | 10.1 | 11.3 |
20 | 10.3 | 11.5 |
10 | 10.5 | 11.7 |
长跑评价标准(单位:分·秒) |
等级 | 得分 | 男生1000米 | 女生800米 |
优秀 | 100 | 3.27 | 3.30 |
95 | 3.32 | 3.36 |
90 | 3.37 | 3.42 |
良好 | 85 | 3.43 | 3.49 |
80 | 3.49 | 3.58 |
及格 | 78 | 3.55 | 4.03 |
76 | 4.01 | 4.08 |
74 | 4.07 | 4.13 |
72 | 4.13 | 4.18 |
70 | 4.19 | 4.23 |
68 | 4.25 | 4.28 |
66 | 4.31 | 4.33 |
64 | 4.37 | 4.38 |
62 | 4.43 | 4.43 |
60 | 4.50 | 4.48 |
不及格 | 50 | 5.10 | 4.58 |
40 | 5.30 | 5.08 |
30 | 5.50 | 5.18 |
20 | 6.10 | 5.28 |
10 | 6.30 | 5.38 |